第654章 造访书院_红楼:庶子称雄
十五小说网 > 红楼:庶子称雄 > 第654章 造访书院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654章 造访书院

  庞超淡淡道:“对于你么,朝廷内外早已虎视眈眈,今上首先会削了你锦衣卫的差事,再削你左都督之职。

  随后只要稍露口风,满朝文武立刻便会群起而攻之,包管没有任何人敢为你说话。

  对付皇后则简单了,随便寻个借口废后或更干净点让她暴毙,也不过是今上一句话的事儿。”

  贾琮叹道:“依先生之意,孙秋还杀不得?”

  庞超点点头道:“除非你想即刻起兵造反。政争从来不是你杀我,我杀你这么简单,你杀了孙秋,只会让渔翁得利。”

  贾琮点点头,道:“先生可有良策?”

  庞超道:“以不变应万变。”

  贾琮皱眉道:“先生是让我什么都不做?即便我按兵不动,听皇后的意思,她也定会出手,凭颍川陈氏的底蕴,七八成能得手。”

  “至少你不必去做这个千古罪人,皇后要如何做,你也阻拦不了。”庞超道。

  “我先使人悄悄给南安王通风报信如何?”贾琮道。

  “不可!”庞超断然道:“假设皇后之谋失败,她必会知道是你捣鬼。

  如此一来,你不仅将失去皇后这个强援,更会多个大敌,而南安王也不会感谢你,这不是两头吃亏么?”

  “至少保住了二十万人的性命。”贾琮摇头道。

  庞超道:“这就要看你如何选择了,是当英雄还是枭雄。”

  贾琮沉默良久,叹了口气,沉声道:“我决定阳奉阴违,袖手旁观,任皇后去折腾罢。”

  若自己是江湖豪客,自然可以肆无忌惮地选择当英雄,可朝堂之上,波诡云谲。

  既然身为局中人,首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在朝争中胜出,只有在朝堂上立于不败之地,方能保护满门老小平安。

  相比之下,远在天边的二十万人,只能徒唤奈何了,不能怪自己见死不救,只能怪皇后狠心。

  想到这里,贾琮苦笑道:“先生,为何史书上总有些诤臣干吏为了国家之利,甘愿自己掉脑壳不说,连家小也舍弃了?

  琮实在不明白,这个时代怎会有这样的人。”

  庞超淡淡道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

  “琮这辈子是做不了志士仁人了。”贾琮拱手叹道。

  “你做枭雄也是一样。”庞超道。

  “先生休要安慰我,枭雄和志士仁人怎么一样?”贾琮道。

  庞超摇头道:“汉末之时,天下衰微,曹孟德敢舍命一刺,算不算志士仁人?”

  孟德献刀,行刺董卓的故事贾琮倒也清楚,因说道:“自然算。”

  “此后,其挟天子以令诸侯,先后荡平吕布、袁术、袁绍等人,一统北方半壁江山,可称枭雄乎?”庞超道。

  “自然名副其实。”贾琮喜道:“这么说来当个枭雄也不错?”

  庞超笑道:“曹孟德若当初行刺成功,虽堪称壮烈,不过一要离、聂政耳,杀一个董卓还有第二个、第三个,于国于民算得多大功勋?何如一统北方,止战救民之功?”

  “先生说的是,曹操若去当刺客,那真是天大的浪费。”贾琮笑道。

  “故子曰,‘见小利,则大事不成’,你只看到今日救二十万人之功,却未曾想到将来或许可以救二百万、二千万人,孰轻孰重?”

  “先生,这就是政客的想法么?”贾琮神色一凝,道。

  “然也。”

  ——

  神京各部院忙了两天,直到南安郡王并大皇子领着大军并无数粮草、辎重、驴骡大车开拔,方才消停下来。

  都中百姓得知西域沦陷,无不义愤填膺,许多士绅员外更慷慨解囊,自发买来猪羊米面劳军。

  京中官民士林都沉浸在“愿将腰下剑,直为斩楼兰”的亢奋情绪中,对朝廷决然出兵远征之举欢欣鼓舞,比数年前鞑子进犯辽东时更激动几分。

  只因汉唐无数文人墨客早已将西域定格成了每个汉民心中的梦,天山、冰雪、黄沙、孤烟,这是一个苍凉的梦、浪漫的梦、辽远的梦,更是天朝文明基因中不可或缺的梦。

  贾琮目送西征大军远去,即便杀人如麻、铁石心肠,此刻心中也有些发酸,如果皇后计谋得逞……后果不堪设想。

  转念想到自己无法在自保和保护大军中寻到两全其美之法,也只好认怂,独善其身。

  长叹了口气,贾琮一拨马缰,打道回府,因被陈皇后搞得抑郁难平,索性交待了王子腾、雷泰等人盯着衙门差事,自己回家“休养”去了。

  ——

  明德书院位于神京西北郊二十余里处的长宁峰下,占地千余亩,亭台楼阁,轩堂院馆,屋舍俨然,容纳学子两千余人。

  因书院学生、教授大多家资不菲,多年下来,书院周边早已聚成了一个繁华的镇集,专做师生的生意。

  即便如今寒冬腊月,镇子上的生意也并未淡薄,甚至更好了几分,许多学子都乐意在散学后到镇上烫一壶黄酒,吃顿涮羊肉,或者在茶楼品茗论道。

  几辆普通马车咯吱咯吱碾碎冰雪,从官道上缓缓驶来。

  见马车过来,道路两旁茶馆、酒店中数十个衣着普通的青年壮汉都不约而同放下了手里筷子、茶杯,目光不离马车左右,四处逡巡。

  上百道目光纵横交织,将马车四周牢牢覆盖,监察一切可疑人物。

  扮成街面游侠儿的杜大鹏从一间酒馆中起身,走到中间一辆马车边低声道:“爷,小的恭候多时。”

  “嗯,知道了。”

  贾琮懒洋洋答应一声,从马车里跃下,又走到后一辆马车前,道:“大嫂子,到地方了。”

  李纨脆生生答应一声,携着素云从马车里下来。

  因贾琮身份特殊,不想搞得人尽皆知,故今日是微服出巡,看就来就像普通士绅人家来看望书院中的子侄兄弟,倒也不扎眼。

  “爷,顺着大路往前走一百来丈就是书院大门,方才已派人去书院打了招呼。”杜大鹏道。

  出于尊敬,大凡来书院探亲的家属都远远下车,步行过去。

  贾琮倒也不想坏了规矩,便带着李纨走过去,后面跟着四五个挑着担子的小厮,里面无外乎给贾兰等人带的衣物、笔墨、茶点等日常用品。

  远远望见书院五间开的气派门楼,上悬着太祖皇帝的御笔“明德书院”,下有一副对联:

  四座梅香瘦,俯仰如游东壁府;

  千秋佳士在,扶摇正起北冥鲲。

  贾琮赞道:“好一座学府,我都想在此地读几年书了。可惜年岁蹉跎,却是没机会了。”

  李纨抿嘴笑道:“三弟当年不是曾对老爷说‘百战归来再读书’么?如今读书恰到好处。”

  贾琮哑然失笑,道:“那是我骗老爷的,既然身经百战,功成名就,我还读哪门子书?读书还不是为了考功名做官,殊途同归。”

  李纨摇头笑道:“三弟这话可说错了,读书可不单是为了做官,历代许多名士毕生苦读不仕,只为钻研学问,著书立说,教化世人。”

  贾琮点头道:“世间这样的名士大儒又有几人?”

  李纨笑道:“此间山长岁寒先生正是这等天下闻名的大名士。”

  贾琮笑道:“难道比我天下第一风流才子的名气还大?”

  李纨白了他一眼,道:“你那名头不过哄哄读书认字的小姑娘,在士林中却远不如岁寒先生德高望重。

  当年他中进士后便决然返乡耕读,远近学子无不景仰,纷纷从之游学。

  太上皇屡次下诏请他出仕,皆以亲老推辞,后著书立说,终成一代大儒,受邀执掌明德书院。”

  “嗯,确有几分文人风骨。”贾琮点头道。

  见贾琮一行人来了,书院门房里出来几个老者,为首者正是山长卓毅之,号岁寒先生,另外几个书院的监院、资深教谕等。

  “公子降临,敝院蓬荜生辉。”

  贾琮还了个礼,笑道:“有劳诸位老先生出迎,晚生惭愧。因几个侄儿在贵院求学,嫂嫂念子心切,特来探望。”

  卓毅之年约六旬,形容清瘦,捻须笑道:“母子天性,乃人之常情,敝院并不禁止亲眷探望,请。”

  “多谢先生。”李纨福了一礼。

  众人还礼道:“公子、夫人请。”

  贾琮看了卓毅之一眼,暗道此人素性孤高,连太上皇旨意都不理,怎么对我还挺客气。

  因试探性地笑道:“听说老先生对高官贵爵向来不假辞色,敬而远之,琮来前还怕先生不让我进门儿,怎么今儿相见,竟和颜悦色,这是何故?”

  此言一次,众人都有些惴惴。

  监院生怕卓毅之得罪了贾琮,忙赔笑道:“公子岂不闻圣人云,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山长又怎会拒人于千里之外。”

  众人都笑着附和。

  贾琮哈哈一笑,看来笔杆子是不如枪杆子硬。

  卓毅之神色不变,摇头道:“非也。阁下与我并非朋友。”

  众人心头一惊,面露苦色,暗道糟糕,你得罪什么人都好,何必得罪这杀星。

  贾琮不以为忤,笑道:“莫非先生也称赏琮的……文采?”

  众人忙道:“那是自然,阁下的诗词便是放在盛唐亦可大放异彩了。”

  卓毅之摇头叹道:“阁下天赋奇才,若能多读些经史,成就不可限量。”

  贾琮有些尴尬看了李纨一眼,硬着头皮道:“老先生怎么知道我没读经史,琮治《春秋》久矣。”

  听了这话,李纨忍不住嗤一声笑出来,忙捂着嘴,这混账不学无术,也好意思在老先生面前卖弄说治《春秋》。

  众人不知他的底细,忙笑道:“久闻阁下天下第一才子之名,不知对《麟史》有何高见?”

  他们只盼能岔开话题,引贾琮高谈阔论,转移他的注意力,不让院长再继续得罪人。

  贾琮老老实实地道:“《麟史》我没读过,我治《春秋》。”他哪里知道“绝笔于获麟”的典故。

  “……”众人齐刷刷一愣,互相看了看,干笑了两声。

  身后李纨尴尬得要死,忍不住扯了扯贾琮的袖子,低声道:“《麟史》就是《春秋》”

  “啊?”贾琮愕然,看向众人:“《麟史》就是《春秋》?”

  众人无言以对,默然点头,就这顽意儿敢说治《春秋》?还久矣?

  李纨面红耳赤,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,太丢人了。

  贾琮哈哈一笑,漫不在乎道:“多谢指教,不怪琮无知,实在是教我那个老师没说过,真是混账,琮回去定狠狠教训她。”

  当初他只顾着听黛玉讲故事,哪里顾得上这些细枝末节,即便听过也忘了。

  卓毅之闻言,皱眉道:“古人云,疾学在于尊师,明师之恩,重于父母多矣,阁下何故口出悖逆之言?”

  贾琮摊手道:“老先生,夫为妻纲,难道老公教训老婆也错了?”

  众人讶然,都掩嘴忍笑。

  卓毅之也乐了,摇头笑道:“不意阁下闺房之中也切磋经义,着实令人佩服。”

  贾琮笑道:“那是,我有几个老婆胸藏万卷,非寻常女子可比。”

  众人见他神色轻松,不似作伪,都放下心,陪笑道:“大家闺秀自然出类拔萃。”

  卓毅之道:“阁下既治《春秋》久矣,可有所得?”

  贾琮本想说春秋故事太简略,不如小说精彩,话到嘴边想了想,若这么说恐怕要惹麻烦,因说道:“琮只学到四个字。”

  “哦?哪四个字?”

  “为国为民。”贾琮机智地把侠之大者省略了,这四个字无论用在哪里都不会错。

  卓毅之眼中精芒一闪,看了贾琮一眼,道:“好,阁下得其精义矣。”

  贾琮受宠若惊,忙拱手道:“先生此话当真?”

  “老夫从不虚言。”

  “好。大嫂子你听到了,岁寒先生说我得了《春秋》精义,你回去说给颦儿她们听,省得她们老笑我不学无术。”贾琮得意洋洋地道。

  “……”众老先生默然,这位还真不客气。

  李纨理都不理他,只低头走路,心头早已替贾琮害臊死了。

  又听他笑道:“我已回答了先生的问题,先生还未答我呢。”

  卓毅之道:“只为敬重阁下为国为民之功勋。”

  贾琮暗道军功果然是世间硬通货,笑道:“琮食君之禄,忠君之事,不值一提。”

  卓毅之点点头,对监院道:“子安,你带二位去罢,我还有些俗务,恕不奉陪。”说完与贾琮一礼,在一处岔路口径自离去。

  贾琮暗道果然是连皇帝都请不动的大儒,能出来见自己一面已是开恩了。

  因笑道:“诸位都忙,就不必陪我了,久闻明德书院大名,今日正好参观参观。大嫂子,你去会客室等着,我去叫兰哥儿他们来。”

  “嗯,好。”李纨点点头。

  众人无奈,只好为贾琮指明了方向,先领李纨去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hiwu9.cc。十五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shiwu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